![]() |
The Ancient Shu Path 四川金牛道徒步之旅:探索蜀道的历史与古迹 |
上一次飞成都,目标是西藏;这一次,目则标是蜀道 (The Ancient Shu Path) 之一的金牛道。对于喜欢登山远足的我来说,这些有着自然与历史结合的古道也深深地勾起了我的兴趣,就像去年在土耳其走过的利西亚之路,同样历经千年风霜。踏上这些古道,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与古人同行,感受他们走过脚下的每一步。
![]() |
蜀道上的其中一处美景 |
蜀道指的是中国古代连接四川和陕西,由多条道路共同组成的交通体系,普遍认为包含北四南三七条道路。北段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广元地区分布有南段的金牛道、米仓道以及联系川陇的阴平道,是蜀道遗址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核心区。
![]() |
古蜀道历史线路图 Historical Route Map of Ancient Shu Path |
金牛道开通于战国中期公元前 316 年左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蜀地通往关中乃至中原地区的极其重要的交通、文化和经济动脉,也是古代秦蜀国家驿道中线路最长、时间最早、资源最精华的官道。
从成都出发,经绵阳、剑阁、广元、宁强、勉县等地,最终到达汉中,全长约 600 公里。李白的《蜀道难》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与蜀地自然环境的险峻美丽,诗中所提到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便表达了古蜀道的难行与危险。
![]() |
李白的《蜀道难》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与蜀地自然环境的险峻美丽 |
金牛道,也称石牛道,因“石牛粪金”、“五丁开路” 的典故而得名。相传,秦惠王打算攻打蜀国,于是在两国相会的地方放置了几头石牛,并在石牛的尾巴下藏了一些黄金,宣称石牛能拉出黄金。蜀王听后心生贪念,但秦王却说由于道路艰险,黄金运不出去。于是蜀王命令五丁力士带领千余人开凿山路,没想到最后却迎来了秦国的攻打,这条道路就被后人称为金牛道。
古蜀道徒步游首批线路以四川的金牛道为主体,起点在广元市昭化古城,终点为剑阁柳沟镇,全长 57 公里。线路串联了昭化古城、大朝驿站、剑门关、翠云廊、剑州古城、拦马墙等多个景区景点。有趣的是,古道并非全是野路,偶尔还会穿插在现代公路之间,毕竟再悠久的历史也无法抵挡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每一天的徒步旅程中,我们依然会有车传送,而不是一次走到底。
![]() |
古蜀道徒步游首批线路从广元市昭化古城到剑阁柳沟镇 |
徒步前一天,我们前往距离成都约四小时车程的广元昭化古城,这是古人从京城前往蜀地,沿着金牛古道,翻越崇山峻岭的秦岭山脉后,进入四川盆地的第一站点。我们入住了一座已有 400 多年历史的客栈辜家大院,体验着古人当年下榻时的氛围。
![]() |
已有 400 年历史的辜家大院 |
昭化古城 (Zhaohua Ancient City) 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三国文化古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古城的原名为“葭萌”,是古蜀道上的重要驿站,有着“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美誉,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 |
葭萌关是蜀道三国重镇 |
城外有美丽的嘉陵江山河美景,周围有大片的油菜花田;城内则有客栈、餐馆、小吃店、商铺、便利店、城隍庙以及汶川地震纪念馆等。在冷冷的三月天穿梭在古镇小道上,感觉格外舒适。这里的小吃非常地道,强烈推荐葛根酥和太守麻花,大家一致好评,也可以当徒步时的路餐。
![]() |
冷冷的三月天穿梭在古镇小道上感觉格外舒适 |
昭化古城坐落于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以“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自然景观著称。得天独厚的水源让这里的淡水鱼种类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川北鱼舱”。来到昭化,绝对不能错过新鲜的火锅鱼。我们选择了大街上的江湖鱼荘,点了一锅麻辣和清汤鸳鸯锅,食材可以无限添加,这一晚大家都吃得十分过瘾,并开始期待接下来的徒步行程。
![]() |
昭化自古以来被誉为“川北鱼舱”,来此必吃火锅鱼。 |
第一天:昭化古城 → 大朝驿(12KM±)
昭化古城 → 凉亭子 → 十里碑 → 天雄关 → 牛滚凼 → 新铺 → 塘坊湾 → 竹垭铺 → 桥沟里 → 大朝驿
虽然已经是三月天,春意渐浓,但这几天的气温却依然偏低,只有 7、8 度。早上在客栈吃过简单的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了古城外的古驿道入口,也是此次徒步的起点。刚开始还会感觉有些冷,不过走着走着身体就逐渐暖和了起来。
![]() |
古蜀道在广元昭化的起点 |
我们沿着金牛道的山间小径前行,先是连续上坡,脚下踩着残存的石板路,郁郁葱葱的树林夹道相迎,其中不乏上百岁的柏木。偶尔还会穿过公路,经过人烟稀少的村庄民宅,这条路上清幽得很舒服。路上有来自河南的徒步者热情地和我聊天,还建议我们以后去河南徒步,呵呵!
![]() |
脚下踩着残存的石板路连续上坡 |
到达天雄关小休片刻,此时一名老人站在边上注视着我们,当天雾气朦胧,此情此景犹如仙境,让我仿佛看到了仙家道长!(误)天雄关位于牛头山山腰处,在兵家的作用主要在于驿传,是古时传送天子与边关信件的重要关隘。由于地势险峻,古代通过这里需要沿山道行进,极为艰难,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说天雄关传急件的规定是这样的:驿卒一来,马上就在关前点燃号火信烟;出发时吹响牛角号音。号音发出,昭化两河口下边桔柏渡码头上的渡船就立即划过江来等候,以便驿卒一到就可过渡。可惜当天白茫茫一片,看不到远处的桔柏渡和昭化古城。
![]() |
天雄关的作用主要在于驿传 |
随后沿着山脊路一路前行,穿过村庄和田野。中午在牛滚凼小休,随后继续沿着古道前进,村里的狗狗脖子上挂着铃铛,屁颠屁颠地一路尾随着我们直到山上最高处,然后就又随着其他徒步者离开了。虽然今天的路上有许多上升的路段,但在这样的气温下徒步还是挺休闲的。
![]() |
站在高处俯瞰昭化景色 |
途径竹垭铺的竹林,看见了两块明清摩崖石刻:(一)“化险为夷”源于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姜维智战司马懿的历史故事,另一传说是张飞在此遇险,有一段化险为夷的故事。(二)“砥失周行”的典故出自诗经《谷风之什·大东》,为明代天启年间的遗迹。大意是说周代的交通比夏商时期有很大发展,宽阔到可行四马所驾之车,两旁还能栽植“行道树”,也就是柏树。
![]() |
(左)化险为夷(右)砥失周行 |
第一天的终点是大朝驿,这是蜀道上的一个古老驿站,历史上商旅离开昭化后的第二个驿站。大朝驿坐落在云台山下的白卫岭,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建立,成为入川的必经之地。古今往来,文人墨客、贩夫走卒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我们入住了古色古香的大朝驿客栈,虽然感觉有点冷清,但古城街上还有些许住户和小商店,在这里买个杯面、饮料、酒或是零食都没问题的。
![]() |
大朝驿客栈 |
第二天:大朝驿 → 剑门关(12.5KM±)
大朝驿 → 双龙桥 → 铁闩子桥 → 望夫桥 → 松宁桥 → 架枧店 → 七里坡 → 剑门关
离开古色古香的大朝驿酒店后,我们继续踏上细雨朦胧的古蜀道之旅。冷冷的天气看似诗情画意,实则让人感到寒冷。比起昨天,今天的路线稍微轻松一些,多了一些平坦的路段。沿途有高大的百年古柏、巨石阵的交织、壮观的古桥、上百年历史的村庄、古院落群等等,这一切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 |
从大朝驿前往剑门关途径的巨石阵 |
![]() |
铁闩子桥为清康熙年间培修 |
![]() |
上百年历史的村庄在新公路的修建下开始衰落 |
门槛石是指在一定坡度的古蜀道中间嵌入石板或块石,使上下铺路的石板相对固定,以保证千百年来所铺的路面石板不会滑动走样。这一设计确保了古蜀道历经千年后依然能够正常通行,也是古代蜀道科学筑路技艺的一个重要体现。
![]() |
门槛石是古代蜀道科学筑路技艺的一个重要体现 |
走在柏树成荫的古道上,沐浴在大自然的独特气息中,偶尔看到柏树上吊挂着“点滴”,原来是为了保护柏树而提供的营养液。穿过七里坡,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白色的野樱花则娇艳绽放。沿途的景色比昨日更加美丽和丰富,也是整个徒步过程中最喜欢的一天。
![]() |
柏树成荫的古道 |
![]() |
柏树上吊挂着“点滴” |
![]() |
大片金黄的油菜花 |
![]() |
白色的野樱花 |
由于晚上入住的酒店处于山区之中,在那之前我们先在邻近的剑门关景区购买隔天的路餐。晚上入住一家在山区中由小学改造成的剑阁未见山民宿,环境清幽舒适,雾气朦胧,大家在这里享受着独特的氛围。晚餐是美味地道的柴火鸡,大家围炉在餐桌上大快朵颐,聊着徒步时的趣事,真是太舒适了。
![]() |
剑阁未见山民宿 |
第三天:汉阳镇 → 普安镇 (13.5KM±)
剑门关 🚗 汉阳镇 → 七里村 → 汉源桥 → 亮垭村 → 抄手老街 → 飞凤村 → 碑梁村 → 普安镇
离开这趟旅程中最舒适的酒店(真不想走啊~),清晨吃过早餐后,大家依依不舍地坐车前往汉阳镇的起点,再次踏上了千年历史的古蜀道。虽然今天的路上依旧有些寒冷,但是兴奋感依然扑面而来。今天的最大亮点就是沿途连绵不断的千年古柏,它们高大宏伟,各领风骚。
古人在蜀道种植柏树,不仅作为路标标示里程,还能遮荫和保护道路,防止雨水的冲刷,这些柏树被称为“行道树”。据说,秦始皇曾下令在古蜀道两旁种植柏树,无论是谁都不得砍伐破坏,因此它们也被称为“皇柏”。这些古柏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是金牛道上最具特色的象征。
![]() |
柏树上都有详细资料的“名牌” |
大家一边徒步,一边查看这柏树上的名牌,看到年份越久就越兴奋,感觉和古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一些~(误)虽然这几天我们不断见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柏木,但没想到今天这段路上竟然有一棵 2000 岁之久的柏树!不知道它活得累吗?(误)据说翠云廊有一棵剑阁柏已有 2300 年历史,是柏木的变种,目前世界上仅有这一株。虽然我们无缘相见,但幸运的是,今天阳光温暖地洒落在林间,走在古道上格外舒适。
![]() |
坐在 2000 岁的古柏下思考人生 XD |
除了古柏,古道上还能发现与古代生活和风俗相关的记载与遗迹。比如凉石头茶店子,是古人在树荫下设摊售卖小吃的地方,石头上的凹槽曾用于放置供途经蜀道的旅人免费饮用的茶水;禁止早婚的石碑,又称“女儿碑”,是明代对四川地区早婚现象的控制措施;蛤蟆石,因具有卜地旺财的神通而被古人视为灵物,为古代民间崇拜金蟾的象征等等。
![]() |
明代的女儿碑 |
今天的徒步旅程前半段是缓坡上升,后半段则是缓坡下行,整体来说还是挺轻松的。今天的终点是普安镇,古名剑州,是蜀道上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这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古时北可通京城,南可直达成都,东可通阆中,地理位置绝佳。
![]() |
已被时代淘汰的抄手铺乡场 |
在经过如今已被时代淘汰的抄手铺乡场后,我们的徒步在普安镇画上句号。接着乘车前往白龙镇,在万豪酒店休息一晚。晚餐时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品尝了美味的纸包鱼,搭配几口当地的雪花啤酒,简直是美味无比!而且我发现这里的物价比其他城镇要便宜不少,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多买些东西~XD
![]() |
纸包鱼是流行在川渝大地的一种健康美食 |
第四天:店子镇 → 龙源镇 (14.5KM±)
白龙镇 🚗 店子镇 → 龙源镇 🚗 普安镇
古蜀道徒步来到了第四天,吃过简单的早餐后,我们分乘小车到店子镇的起点。这是石金牛古道的东支线,据说是古代阆中(今南允)前往剑州(今剑阁)的官方通道,由三国时期的张飞所修筑,也是整条古道最野性的一段。古道两旁千年古柏林立,仿佛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这段原始的路段少了硬邦邦的石板,感觉走起来也轻松多了。
![]() |
古道两旁千年古柏林立 |
![]() |
你猜这古柏几岁了? |
虽然大部分的路段隐藏在山中,其中有几公里还会穿越无人区,荆棘也较多,但经常在山里活动的我早就习以为常。原以为有机会看到野生动物,结果只在后半段的乡村公路上看到村民饲养的水牛几只~XD 倒是在一排排古老的柏树中,找到了与我出生年份相匹配的一棵,嘿!
![]() |
可爱的水牛妈和水牛娃 |
![]() |
柏木的编号代表着我的芳龄 XD |
今天的终点是在龙源镇,徒步结束后坐车回到了普安镇。这一晚我们入住了新式的瑞安酒店,豪华舒适。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酒店提供那么大粒的枕头,这是怕我孤枕难眠吗?晚上在导游的热情安排下,大家享用了一顿美味的川味菜,为即将结束的徒步之旅献上祝贺。
![]() |
看到那粒大枕头了吗?XD |
第五天:普安镇 → 拦马墙 (6.8KM±)
普安镇 🚗 普安镇鼓楼社区后西街 → 双剑村 → 州垭子 → 原清凉村 → 清凉桥 → 拦马墙(完)
早上乘车到不远处的起点,居然是车来车往的道路旁。但很快地我们就钻进了村庄,在远离市区的步道上继续探索金牛道的奥秘。要知道金牛道是古蜀道中最险要、修筑难度最大的一段道路,如今的古道上还保留着当初的建筑遗迹,入州垭子、清凉桥等。
![]() |
州垭子扼守金牛道的要冲,古代躲在这里设立关卡以守卫古城。 |
![]() |
团友们与我互拍的画面,为清凉桥一站留下可爱的回忆~ |
金牛道的最后一段拦马墙古道是全程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有“三古”——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堪称“天下第一古道”。拦马墙是金牛道仅存的一段护墙,其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形态,堪称精华中的精华。
![]() |
拦马墙古道保存了最为完整的原貌 |
从清凉桥的青石铺面到古柏参天的驿道,这段古蜀道保存了最为完整的原貌。由于古蜀道上常发生马匹跌落山崖造成人畜伤亡的事故,古人便在悬崖边缘的古道上,用青石、桐油加糯米汁垒砌成挡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拦马墙。石板的铺设则是为了防止人畜跌倒,石板上还凿有密集的横线,类似现代公路上的防滑线,以确保人畜通行安全。
![]() |
倚着拦马墙写生古柏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
由于大多数人都会打卡著名的剑门关和翠云廓,导致古蜀道拦马墙成为乏人问津的奇观。为了吸引游客,当局建立了拦马墙蜀道景区,并配备了停车场、公共厕所、餐厅等设施。因此在这最后一段路上,我们陆陆续续与其他游客擦肩而过,失去了前几天的宁静。至此,我们完成了为期五天的金牛道徒步之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条千年古道蕴藏的历史底蕴。
![]() |
恭喜我们一起完成了为期五天的金牛道徒步之旅 |
金牛道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迷人的自然风光,更在于这条千年古蜀道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每天的风景在不断变化,但我们的脚步始终不停。毕竟,徒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终点,而是在每一步中的体验与感悟,你说呢?♥
0 个留言
想说什么请留言,别忘了留下你的大名,欢迎你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