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raveller: GeoQuest Public Archaeology Programme 考古学堂:地质大冒险(Bonus 参观近打谷岩画)

By Joan Luvfeelin - 11/11/2023

Time Traveller: GeoQuest Public Archaeology Programme 考古学堂:地质大冒险

对于考古,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考古学家拿着铲子或刷子,在山洞或巨坑中耐心地扫刷着地面或墙面,企图寻找被埋藏许久的古物。最经典的相关电影莫过于《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 系列,说的正是考古学教授的冒险故事,非常好看。而在成功寻获出土文物后,大家脸上掩不住的喜悦,让人好奇考古真的那么容易(寻宝)吗?

话说距离我上次来怡保应该有三年了吧?一般来说连假我都不会往这里塞,这次为了参加一场特别的活动,我再次来到了霹雳的首府——怡保。平时爬山都会看到各种地形、石头、洞穴等,虽然都会被那些美丽的大自然所吸引,但却不一定知道隐藏其中的奥妙。这次在机缘巧合之下报名了考古学堂:地质大冒险 (Time Traveller: GeoQuest Public Archaeology Programme) 的活动,总算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有机会接触荧幕里常见的考古活动。

海报摘自考古学堂官方面子书

这次的活动地点在怡保昆仑浪休闲公园  (Gunung Lang Recreational Park) 旁边的社区公园 (Community Park),原定于在石棚里举办的活动,却因为连日的雨天导致积水,为了安全起见,最后将活动地点换成了在户外的草坪上。登记时每人都会获得一份资料手册、一张考古学家用于测量和记录的小纸卡以及一支恐龙骨造型的原子笔,好可爱啊!


原定于在石棚里举办的活动因为连日的雨天导致积水
我们还是忍不住溜进洞去拍照了 XD(不要学)
资料手册与可爱的恐龙尾椎造型原子笔

今天有考古学堂 (Time Traveller) 创办人、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岩画专家的苏招月博士 (Dr.Saw Chaw Yeh) 以及地质导游 Jocen 为我们讲解考有关考古与地质学的入门知识与两者之间的联系,内容大致上分为四个部分:

(一)讲解人类的演变、考古时间线、各种地质产生的石头等话题;
(二)认识各种石头、了解石器以及探讨历史悠久的岩画;
(三)以原始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岩画;
(四)参与有趣的模拟考古发掘活动。

虽然在现场听得津津有味,但因为咨询量庞大,而我的脑容量又很小,记不住就只能往谷歌里搜,来修复一下在学堂里的记忆,也从中阅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吧!:)

苏招月博士与地质导游 Jocen 为今天的考古学堂讲解
资料手册上的资料丰富有趣

由于《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苏博士常常被问说“人类与恐龙是否共存过?”

答案是:没有。

科学家在经过研究后认为,灵长类动物的祖先大约起源于 5500 万年前,当灵长类动物的祖先诞生时,处于白垩纪的恐龙早就已经灭绝了。但近几年有科学家表示他们采用新技术“基因比较法”,发现人类祖先曾经和恐龙们共存过!只是这项研究成果至今依然备受争议,所以对这课题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搜搜哦!

说到人类,就不得不说人类最早的祖先——露西。1974 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成年女性骨架化石,是同类化石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科学家替她取名为“露西” (Lucy),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或“人类的祖母”。她生活于 320 万年前,身高一米多,体重约 28 公斤,大脑大概只有我们的 1/3。

至于为什么会叫作“露西”?据说是科学家在庆祝采集到露西的标本后,庆功当晚营地中的磁带录音机反复播放着披头士的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资料来源

露西属于已灭绝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这是雕塑家的渲染图。(Dave Einsel/Getty Images)
苏博士解说着露西头骨与现代人头骨的差别

虽然人类并没有和恐龙见过面,但却有研究证明人类与剑齿象 (Stegodon) 相遇过。剑齿象生活于 1200 万至 100 万年前的亚洲和非洲,最大的特征就是上颌的象牙既长且大,而且是并排向上弯曲,以及呈叠状的牙齿。

1973 年 11 月,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公社境内的马莲河畔,发掘出一具剑齿象化石,高 4 米,长 8 米,门齿长 3.03 米,这是世界上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命名为黄河剑齿象 (Stegodon Huanghoensis),简称“黄河象”。

资料来源

剑齿象的牙齿化石样本

人类演化的历史悠长复杂,在课堂里就简单阐述了几个关键的人类物种,如能人、匠人 / 直立人、智人和哈比人等。能人 (Homo Habilis) 是灵长目动物里第一种被认为属于人类的生物,生存在 240 万年前,相信他们是南方古猿的后代。

直立人 (Homo Erectus) 与匠人 (Homo Erectus Ergaster) 的生存年代为更新世早期至中期,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且制造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有趣的是,科学家认为在亚洲找到的直立人在骨架与齿式方面有别于匠人,所以只有在亚洲找到的化石才可被称为直立人,在这个意义下直立人并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然而认为直立人就是匠人(即是主张两词同义)的科学家,因为匠人是智人的祖先,所以直立人也自然是智人的祖先。

智人 (Homo Sapiens) 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两个发展阶段,按人类发展阶段,早期智人又可称为古人,晚期智人则为新人。早期智人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准,用兽皮做衣服,能人工取火,有埋葬死人的习俗。晚期智人在体质特征上和现代人已没有明显差异,能精制石器和骨器,懂得绘画、雕刻等艺术,能修建简单房屋,男女有明确分工。

马来西亚砂拉越美里的尼亚洞 (Niah Cave, Sarawak) 就发现了距今 4 万年、被昵称为“深头骨” (Deep Skull) 的智人头骨,据说是因为出土的坑洞很深,所以就取了这样的名字;霹雳玲珑谷 (Lenggong Valley, Perak) 也发现距今 1.1 万年、被昵称为“霹雳人” (Perak Man) 的晚期智人遗骸。

透过电影,大家应该都认识哈比人 (Hobbits) 吧?他们是奇幻电影中出现的一种虚构民族,最大的特色就是体型娇小,但却不是侏儒。实际上在人类的演变史中出现过弗洛瑞斯人 (Homo Floresiensis),大约存活在距今 10 万年到 12 万年间,由于体型娇小,所以被昵称为哈比人。

资料来源

人类进化图(网络图片

石器时代是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当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对石器的研制也在不断改进。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时代。

旧石器时代 (Paleolithic) 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分别相当于人类的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出现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单的组合工具,而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等家族式的社会。

为了在新的环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发明、创造继续出现,而且比旧石器时代时更多。中石器时代 (Epi-Paleolithic) 的特色是用燧石组合成的小型工具,例如捕鱼工具、石斧以及像独木舟和桨这些木制物品。此时代的特点是细石器的制作,将细小石器镶嵌在矛炳、骨头、鹿角、木器,和不常见的磨光石器上。

新石器时代 (Neolithic)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资料来源

苏博士让我们分辨原石和石器

说完人类,就要说说人类使用的工具——岩石。岩石是人类早期工具的重要来源,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类的第一个文明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岩石一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材料和工具。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种: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 (Igneous Rock) 又称岩浆岩 (Magmatic Rock),是指岩浆或熔岩冷却和凝固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熔化的现存岩石)所形成的一种岩石。现在已经发现的 700 多种岩浆岩种,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在地质学意义中,岩浆岩的矿物和化学结构提供很多关于地壳结构的知识。

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 又称为水成岩,它们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特征就是有层理,而且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甚至某些层面含有动植物的化石,可以断定其地质年代,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

变质岩 (Metamorphic Rock) 是原岩经由变质作用所形成。原岩可以是沉积岩、火成岩或是变质岩,是地球上已有的岩石,在受到地底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逐渐变化而形成。在考古学上,研究变质岩(大多因侵蚀及抬升而露于地表)可进一步了解地深处的温压环境。

资料来源

岩石循环示意图(网络图片
Jocen 解说“浪山”地形和展示各种石头
有些石头看起来就是那么的熟悉

有人类,有工具,就有生活。

岩画 (Cave Painting) 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手法,以石刻的方式来描绘,记录下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随着生活在不同时期的族群的时代的变化,先人们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岩画图像,也是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东南亚目前已知有超过 1000 处岩画地点,最古老的彩画 (Pictogram) 是在印尼。马来半岛的岩画有上千年的历史,保守估计约有 57 处,其中大部分在霹雳州。在当天展示的岩画照片中有红岩画和黑岩画,一般来说黑岩画的年龄比较“年轻”,被认为只有数百年之久,但近期菲律宾却发现定年在千年前左右的黑岩画。

2010 年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打扪岩洞 (Tambun Cave) 就有满壁红色和紫色岩画,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岩画风格。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只疑似怀孕的鹿,还可以看到肚子内的小鹿,就像 X 光片一样。这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被苏博士称为“X-ray Style”。(下图右下角)

资料来源

不同时期的岩画,每个线条中隐藏着怎样的讯息还待考究。
后来活动结束后我们去参观真实的岩画(额外付费)
洞穴里的岩画,你看到什么了吗?
如此“暴露”岩画使得文物保护的实行困难重重,只能不公开地点以减少人为破坏的风险。

岩画是一个很脆弱的考古遗址,不像古石器和瓷器那样能够被搬入博物馆里备受呵护。岩画就是‘长’在岩壁上,会面临日晒雨淋或飞沙走石的威胁,甚至是人为的破坏。有人说不能怪岩画被人为破坏,毕竟不是每个人知道岩画的价值。但我想,就算不知者无罪,随意涂鸦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为此,苏博士希望能够长期举办考古学堂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考古的意义,从而了解到保护遗迹的重要性。

考古学堂准备材料让我们制作岩画
有树枝、贝壳、黑炭、红泥等
大家都好认真制作岩画
我的“古人类”岩画 XD
他的多足动物 XD
我们的作品 ^^

今天最后的活动就是模拟考古发掘活动,挖掘前要先记录当天的日期、地点、天气、工作分配等资料,然后准备好小铲子、小刷子、测量纸卡等工具后就开始挖掘,过程中也要使用孟塞尔色卡 (Munsell Olor Chart) 来记录沙土的颜色供日后的参考。对于未知的、即将出土的“宝藏”,大家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挖到了“骨头”和“陶器”后更是难掩兴奋。

但现实中考古却并不是那么好玩和顺利,毕竟没人给你准备“宝贝”,地下有没有东西谁也不知道,还要忍受各种环境下的挑战,所以一旦发现到了些什么,考古学家自然兴奋死啦~!XD

苏博士解说考古发掘的程序
孟塞尔色卡 (Munsell Color Chart) 用于记录沙土的颜色
出土“陶器”
出土“骨头”
模仿考古学家的表情(误)

此外,苏招月博士也推出了马来西亚第一本有关岩画的书本——近打谷岩画简介 (Kinta Valley Rock Art),我们都知道考古以及文物保护是有多困难,为此更应该多多支持本地制作。透过这次特别的活动,我想未来去爬山进洞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多加留意大自然里的事物;如果(大家)真的发现了岩画,也可联络苏招月博士以进行鉴别和判断哦!

马来西亚第一本有关岩画的书本——近打谷岩画简介 (Kinta Valley Rock Art)
前排(左一黄)Mic、(左一黑)Sook Yin、(右二黑)苏博士、(右一黄)Jocen

虽然许多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轻松找到,但也有许多课题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今天三个小时的活动全无冷场,现场的互动与乐趣也是隔着屏幕所感受不到的温度。所以对考古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他们的社交平台以获得最新的活动资讯哦!♥

Facebook: Time Traveller 考古学堂 - Public Archaeology Programme

【携带物品】适合的服装与包鞋、防晒霜、防蚊剂、帽子、个人药物、足够的饮用水

感谢 Biji-biji Initiative 的赞助,让大众可以免费参与这项特别的工作坊。

Biji-biji Initiative 是一个注重环保的组织,由一群具有生态意识的个人于 2013 年 6 月创立。 其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和环境影响加速器计划培养变革者。 通过促进获得教育和创新解决方案的机会,Biji-biji 寻求加强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 Share:

也许你会喜欢这些内容

0 个留言

想说什么请留言,别忘了留下你的大名,欢迎你来交流!^^

2023 © 乐飞翎 luvfeelin | Outdoors & Travel Blog.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