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ta Valley 近打谷 // 探索溶洞与石棚 寻找古人生活的痕迹(岩画)

By Joan Luvfeelin - 1/20/2024


Kinta Valley 近打谷 // 探索溶洞与石棚 寻找古人生活的痕迹(岩画)

霹雳近打谷 (Kinta Valley, Perak)  是一个充满许多人文和历史古迹的瑰宝,在这里寻找古人生活过的痕迹绝对是一种乐趣。2018 年,近打谷地质公园成为国内第二个“国家地质公园”(第一个是浮罗交怡岛地质公园),以维护遗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但岩壁还是被弄得伤痕累累。2019 年,召集人郑文达 (Ching Boon Tat) 与志同道合的一班人成立了近打谷监测站 (Kinta Valley Watch / Pemerhati Lembah Kinta),想好好地记录石灰岩洞的生态文化和历史遗迹。

近打谷监测站 (Kinta Valley Watch / Pemerhati Lembah Kinta) 召集人郑文达 (Ching Boon Tat)

继上次参与了考古学堂:地质大冒险 (Time Traveller: GeoQuest Public Archaeology Programme) 的考古模拟活动后,现在每次进山洞都会看看有没有岩画 (Rock Art),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到,但如果发现的话就会特别兴奋。毕竟岩画是一种难以保存的千年古迹,没办法切割挖掘再搬运去博物馆存放,而是面对日晒雨淋和飞沙走石等威胁,慢慢地消失在人间。。。

岩画是古人生活的痕迹

这次在达哥的带领之下,我们以漂浮的方式(快速直接又好玩)沿着河流探索沿岸的溶洞(石灰岩洞)与石棚,寻找古人生活的痕迹。为了防止有心人士的盗窃和破坏,这些洞穴的位置和名称都不予以公开。

第一次以漂浮的方式沿岸探索山洞

第一个是很通风的大山洞,罕见的是洞口两边贯通,而且两边都靠近河流,自然的地貌使其看起来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港口或码头,宽敞的空间即可供船只靠岸,也可让来往的船员做交易买卖;又或是船员生活的“家”,拱石就像一个门口供人出入。

两边贯通的大山洞
山洞两边都靠近河流
自然的地貌使其看起来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港口或码头
溶洞中的爆米花——石花

洞壁上也发现了岩画和许多涂鸦,有些岩画明显可见,有些则被侵蚀得模糊不清,但这些都是古人在此生活的痕迹。虽然以上的情景都是猜测与想象,毕竟相关的记载与资料实在太少了,但是配合岩画的合理推敲下,洞穴与船肯定离不开关系。

洞壁上的海船岩画
洞壁上的海船岩画
(左)拱门就像门口一样(右)貌似恐龙的锯齿状岩石
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装逼(误)

第二个山洞很可爱,长形的洞穴就像一个隧道,尽头处还惊喜地发现了“爱心”状的洞口。可惜的是洞里有很多涂鸦,尽管达哥在尽力保护这些遗迹,但也永远难以防止有心人的破坏。洞里有许多螺壳,由于山洞靠近河流,不排除在岁月的侵蚀下导致水位下降而裸露出的螺壳;但也有可能是古人的食物之一,毕竟近河可以捞了再吃然后就随手扔了,哈哈!

爱心隧道
看起来像一个人在拉弓的岩画
我很认真在拍照记录
满地的螺壳
看不出是什么的岩画
溶洞形态各异,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只要你会欣赏,溶洞也可以成为拍写真的好地方(误)

第三个是偌大的石棚,粗略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需要伏低前进,而且很容易敲到头,如果没有头盔的话应该就会千疮百孔了。这里的洞壁上也发现了一些岩画,有的看起来即像山猪又像大象,毕竟近打谷在过去会以大象作为运输工具;有的就像帆船;还有的更像是大蜜蜂。这些岩画都表现了古人生活的习性与环境,但也因为缺乏记载,所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石棚隐藏着许多古人生活的痕迹
帆船和大蜜蜂?
爬去上层就是为了看下面“这只”岩画
在上层角落里看起来即像山猪又像大象的岩画
在下层等待的队友们
攀爬过程其实很惊险 XD

尽管在考古学堂分享文章中已经提过,但在这里还是想再呼吁一下:岩画是一个很脆弱的考古遗址,不像古石器和瓷器那样能够被搬入博物馆里备受呵护。岩画就是‘长’在岩壁上,会面临日晒雨淋或飞沙走石的威胁,甚至是人为的破坏。有人说不能怪岩画被人为破坏,毕竟不是每个人知道岩画的价值。但我想,就算不知者无罪,随意涂鸦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完成三个探洞活动后,接下来就要去一个较鲜为人知的小椰壳洞 (Gua Anak Tempuring),毕竟比起“哥哥”椰壳洞 (Gua Tempurung) 的名气,“弟弟”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到底我们在小椰壳洞里看到了什么?欢迎阅读下一篇文章 (coming soon)。♥

  • Share:

也许你会喜欢这些内容

0 个留言

想说什么请留言,别忘了留下你的大名,欢迎你来交流!^^

2023 © 乐飞翎 luvfeelin | Outdoors & Travel Blog. Powered by Blogger.